English

让沙漠服服贴贴奉献财富

宁夏盐池县沙边子沙漠化整治研究基地见闻
2000-08-29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一组数字表明:我国现在每年约有一个中等县的面积被沙化。沙漠化像一头凶猛的怪兽大口大口地吞噬着农田,不断扩散,直至危及所有生物的生存。宁夏盐池县北部的沙边子曾经就是这样一块土地。

有7万多亩土地的沙边子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生态环境自70年代至80年代初极度恶化,沙漠化土地达到85%以上,群众根本无法正常生产生活。不仅如此,沙漠还不断南侵,使更多的土地沙化,危胁经济社会的发展。

1985年,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和盐池县政府联合在沙边子建立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研究基地。20多名科技人员进驻沙海,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对沙区进行综合整治,在风沙前沿,他们广植深栽杨,建成长6公里、宽100多米的防风阻沙林带;在流动沙丘上,设置6000多亩草方格;将沙柳、花棒、沙拐枣、柠条、沙打旺等固沙植物引种到沙漠里,有效地扼制住了沙漠的流动。在兰州沙漠所的科技人员全部撤出后,当地科技人员接过重担,进一步巩固科研成果,经过“七五”、“八五”、“九五”三个五年的不懈努力,沙边子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最近,记者驱车专程到沙边子基地采访,走进很少有人光顾的沙漠深处,登上高高的沙梁举目四望,田野一片葱绿、各种固沙植物生长茂盛。昔日极不安分的流动沙丘不再流动了,黄沙服服贴贴地匍匐在各类植物周围。陪同记者参观的基地负责人张玉进告诉记者:现在,基地内3万亩流动和半流动沙地都得到了有效治理,其中大部分得到固定,植被提高到60%,输沙量只相当于原来的1/20,距地表20厘米的风速降低了70%,草原面积由原来的3.3万亩增加到4.8万亩,基地已由整治为主逐步转向管护、巩固、开发利用。该项目还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有关负责人说:“沙漠化并非不治之症。一旦治理成功,沙漠就可以向人类奉献财富。”沙边子停止沙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后,有关部门和当地80户农民进行适度开发,逐步形成了效益可观的沙产业。基地的生产力提高340%,粮食单产由原来的不足百公斤提高到450公斤,总产增加了近一倍,基地的总收入由16万元提高到117万元,人均年收入由不足百元提高到2000元。

草原的载畜能力也有提高。原来“居无定所”的沙漠由于被长期固定,现在表面已形成一层土壤结皮。原来逃得不见踪影的野鸡野鸭又悄悄回来了,原来搬走的农户也搬了回来。基地科研人员引种了70多种中药材,准备让沙漠贡献出更多的财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